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要闻 >

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

时间:2021-05-26 来源:湖南省教育厅 作者: 点击:
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
 
(1994年12月29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5年3月1日起施行根据1999年6月4日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职业教育是指就业前的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采取措施保证实施。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

    第四条  职业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教学注重从业技能的培养。

    第五条  职业教育应当以中等教育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初等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广泛开展职业培训,逐步建立行业配套和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六条  对举办职业教育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工作管理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规划职业学校布局负责办学水平的评估督导、教学业务指导和学历认定,指导办好重点职业学校

    第八条  劳动行政部门综合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培训工作负责技工学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和评估督导,负责经过职业教育的毕业、结业生技术等级考核指导毕业、结业生就业。

    第九条  计划、财政、人事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职业教育工作

    第十条  农业、林业、科技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与教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农科教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办好农职业学校和乡镇农科教中心

    第十一条  各行业主管机构在同级教育、劳动、计划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制定本行业职业教育工作计划,开展人才需求预测管理所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组织本行业职业教育的评估督导

    第三章  办  学

    第十二条  职业教育实行国家、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办学并以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为主。

    大型企业、有条件的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应当举办职业教育其他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联合举办职业教育。

    鼓励社会团体和公民举办职业教育

    第十三条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必须具备与办学规模、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校舍、师资、经费、教学设备、实验实习场地等基本办学条件具体标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举办、调整、撤销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必须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举办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技术等级证书的职业培训班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不得以举办职业教育为名骗取财物。

    第十五条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专业、工种设置应当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分别由教育、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六条  职业学校招生由有关部门纳入当地招生计划统筹安排,组织集中录取避免重复招考和录取。

    第十七条  地区、自治州、设区的市应当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将部分普通中学改为职业学校并办好重点职业学校。县和不设区的市应当办好一所综合职业学校重点办好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专业。乡镇应当开展初等农业职业教育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初等职业教育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在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第十九条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实行校长、主任负责制自主办学,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章  教育教学

    第二十条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必须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实行教育教学、生产经营、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相结合,建设与专业、工种相适应的教学实验实习场地县和不设区的市以及乡镇举办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学实验实习场地,由当地人民政府解决其他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学实验实习场地,分别由主管部门、举办单位或者联合举办单位提供

    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支持学生对口实习提供技术指导和劳动保护。

    第二十一条  教育、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

    省教育、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建立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

    第二十二条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第二十三条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产设施、教学环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占、破坏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产设施,不得干扰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学秩序

    第五章  教  师

    第二十四条  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专业课教师应当具有与所授专业课相应的技术职称和实践技能。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技术等级证书能正确完成技能操作示范。

    职业学校领导成员应当具有相应的教育行政、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

    第二十五条  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办好职业师范院校各类高等院校应当根据需要为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

    教育、劳动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举办单位应当有计划地安排职业教育教师进修培训

    第二十六条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可以选聘实行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职业教育专职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按照国家规定可以同时评聘教师职称和相关专业技术职称。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保障职业教育教师的合法权益逐步改善其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第六章  经  费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证职业教育经常性拨款根据财力状况安排一定数额的职业教育专项补助经费。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应当开列职业教育项目教育费附加、人民教育基金应当有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

    第二十九条  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除各级财政和主管部门拨款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解决由行业主管机构和企业事业等社会受益者合理分担,办学单位自筹受教育者适当缴费,金融机构贷款校办产业创收,以及社会捐资等多渠道筹集

    第三十条  举办职业教育的单位、个人应当逐步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保证事业费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第三十一条  短期职业培训所需经费由举办单位自筹;联合举办职业教育的经费由联合举办单位各方按照协议分担。

    第三十二条  中等以上职业教育逐步实行缴费上学制度缴费项目和标准,由省财政、物价行政部门会同省教育、劳动行政部门确定

    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减免学费或者给予补助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国家特殊需要或者条件艰苦专业的学生可以提供奖学金。

    第三十三条  有关部门应当利用国内和国际信贷为发展职业教育创造条件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应当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鼓励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以及外国友好机构、人士为职业教育捐资或者集资助学

    第三十四条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利用自身技术、人才、设备、场地兴办产业所得收入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再生产。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兴办产业享受国家规定的减免税待遇。

    第三十五条  有关部门和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克扣、挪用

    第七章  毕业、结业与就业

    第三十六条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修业期满经考试、考核合格的,按下列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一)职业初中毕业生由学校发给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

    (二)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和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由学校发给经省教育行政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

    (三)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班毕业、结业生由学校发给经省劳动行政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或者结业证书;

    (四)短期职业培训班结业生由举办单位发给经审批部门验印的结业证书;

    (五)需要进行任职资格或者技术等级鉴定的专业、工种经任职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机构考核合格后,发给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技术等级证书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滥发职业教育毕业、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技术等级证书

    第三十七条  发展职业教育应当与使用人才相结合坚持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和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城乡企业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

    第三十八条  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结业生就业除国家规定分配的外,坚持面向社会公平竞争,自主择业择优录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就业合同的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均须履行合同。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录用经过职业教育的毕业、结业生应当优先招用取得中等以上对口专业学历证书、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

    经过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到专业对口或者相近的岗位就业可以不再参加就业前职业培训。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未经批准举办职业学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的分别由教育、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补办手续;不具备条件的责令停办,并限期清退学生所缴费用

    擅自调整、撤销职业学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四十一条  滥发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技术等级证书的分别由教育、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宣布所发证书无效,责令发证单位收回所发证书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至三倍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教育、劳动行政部门滥发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技术等级证书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按照本条前款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二条  以举办职业教育为名骗取财物的分别由教育、劳动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至三倍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侵占、破坏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产设施或者扰乱教学秩序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予以处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责令赔偿

    第四十四条  侵占、克扣、挪用职业教育经费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追回款项,并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不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职业教育收费标准的规定乱收费的依照《湖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五条  教育、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所列违法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1995年3月1日起施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