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要闻 >

谭秋云著作《成本的呼唤》正式出版,专家学者高度评价

时间:2013-11-2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成本的呼唤》书评
 
 湖南安信集团董事长、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成本管控学院董事长谭秋云先生著的《成本的呼唤》一书于2013年10月正式出版,此著作出版后立即得到了有关领导及社会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保民先生为此书做了题为《一种全新的成本观及其追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序。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哲学博士董毓先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罗格斯大学教授黄建忠先生,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李建军先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帅松林先生,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谌稳固先生等专家学者对谭秋云先生撰写的《成本的呼唤》一书给与了高度评价。以下是专家、学者所做的书评: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董毓教授 哲学博士
 
《成本的呼唤》的作者似乎运用的是已有的概念,但包含了在综合的视野下的新的思考内容;它提出了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要害性的、正确的问题,并看到了多方面纠正的需要。书中提出和论述了一个扩展的、有创意观念框架,对流行非此即彼的二元观点,和狭隘而自残式的利益追求模式,做了必要的自省,和重要的范式转换;从而打开了一个新思想透入的窗口。不管它是否已足够成熟,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采用这样的思维方式看问题,只会对人类的长久生存、发展有利。  (2013年11月12日,加拿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罗格斯大学教授黄建忠先生
评谭秋云先生《成本的呼唤》一书
 
《成本的呼唤》一书将成本的概念正源、引伸与扩展,建立全新的成本观念体系。在当今全世界都陷入经济萧条危机的时刻,成本的呼唤与管控更形重要。尤其作者将成本观念从狭义的金融成本,推广至全方面的成本层面,如地缘成本、人生成本、生态成本等。在资源有限的现实里,唯有将这些成本纳入考虑,我们才有可能减少成本的损耗,优化成本的配置,为我们这一代及未来子孙建构一个美好的社会。作者以浅显易懂的笔法,运用古今的实例,将复杂的经济成本理念,划为生活中必备的知识。《成本的呼唤》是一本再一次撬动地球的书。
美国罗格斯大学黄建忠博士、教授。2013年秋
(黄建忠博士,美国罗格斯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1990年本科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1992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至2001年在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大学担任助教授,2001年至今先后任罗格斯大学助教授(tenure track)、副教授、教授。黄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政策、非营利组织和福利体制比较,在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Families in Society,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Evaluation Review, Journal of Policy Practice, Journal of SocialService Research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同时还担任Family Relations(2008- )的编委与Families in Society的顾问编辑( 2004- ),担任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委员会(Research Grants Council ofHong Kong)的评审人以及国际多个学术刊物的匿名审稿人。
 
 
21世纪的管理观念革命——评《成本的呼唤》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经说过:“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然而在谭秋云先生眼里,这一命题不仅仅只存在于企业当中。成本广泛存在于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任何生存与发展必须的要素与关系都可以被称为是成本。因此,成本管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传统的经济学将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作为拉动经济的三大动力。但在秋云先生看来,这不过是成本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换,成本使用效率成为了决定国家强弱的关键因素。秋云先生以观念出发,严密地分析了成本的概念、分类、演变、规律等内容,并且引入了大量的事例辅以说明,使得解释更加具有说服力。这样的一本关于成本管控的佳作,可以称得上是“21世纪的管理观念革命”。
古人陆九韶曾云:用度有准,丰俭得中。可见成本管控的思想古已有之。相信成本管控思想在秋云努力下在我国推广发扬,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力。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李建军 教授、博导、副院长
                                                                2013.11.5
Jianjun Li
李建军?
Professor & Deputy Dean
教授、博导、副院长
School of Finance
金融学院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央财经大学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帅松林教授谈《成本的呼唤》
 
这个成本观念的提出很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已经到了必须颠覆人们长期不计成本的肆意掠夺性发展的历史关键时候了。
    但有两个问题应重视:
一、必须揭露美国不计成本的生活方式,5%的人口消耗者世界25%的能源,这个是对人类的掠夺。
    二、计划经济是实现成本社会的重要出路,人类必须在日益枯竭的能源危机中走出继续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误区,实现资源共享、公有的社会原则,这是人类的唯一出路。
                                                                                     (2013年10月29日23点,北京)
   
 
读《成本的呼唤》印象
谌稳固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因朋友推荐,我拜读了谭秋云先生的力作《成本的呼唤》。谭先生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思路,很受启发。按照数学的思维方式,首先要发现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循着这个逻辑,我谈谈《成本的呼唤》的读后印象。
谭秋云先生首先用他的成本观分析了当今的社会经济现状,这是发现问题。他指出的这些问题大都集中在财政经济方面,倒也体现了全书要讨论的主题。他认为,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是基于社会政治稳定,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但目前,这种政府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日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因为政府投资行为很大部分是政府单方面的,很多成本要素不是主动参与,由此往往形成存量、沉没成本而不能继续参与转换。而成本特有的属性在于优质高效,在于多方参与互动,在于自由流动,在于主动放大转换。而政府投资如果出现偏差,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制约成本特性的发挥,更不好的是,长此以往,就可能客观上、根本上影响成本主体创新的动力和机制,影响技术升级。而另一方面,解决了我国75%人员就业的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却面临资金等诸多成本要素的短缺和限制。所以,政府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但必须遵循市场的规则和成本的规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至于消费,包括内需和外需,外需的成本转换主体之一是国外需求,这个不是我们能够完全掌控的,只有不断提高竞争力才能吸引外方,加强进行交易。对于内需,我们曾经出台过很多消费刺激政策,力图启动和打开国内消费蓄水池的闸门,甚至于在2008年9月份以后连续五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2013年5月,全国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达到44.17万亿,并仍在持续递增。国际上消费支持GDP增长的平均水平是65%,而我国只有40%不到。为什么国民手里已经积累了数量可观的财富,但消费潜能却迟迟无法释放呢?这曾是一个让人费解的谜题。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从世界各地传来的经济资讯几乎都是负面的。比如,面对全球性的通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各国央行进退失据;面对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各方在无休止地博弈;面对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缺乏一个建立在制度化和持续性基础上的沟通与协调机制;面对国际大投行对世界经济的操纵,多国忧心忡忡,个别国家却一味纵容。甚至,在金融体系向来最发达的美国,受到次贷危机拖累,银行也接二连三地倒闭。以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出了世界经济的系统性风险正在升高的警告。这是因为什么呢?
谭先生抓问题的角度比较好,突出了成本这个核心。这他后面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准了基础。那么,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处于矛盾交集、问题重重、各种利益诉求尖锐的时候,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谭秋云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成本观,期待用他的成本观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谭先生认为,与传统成本观不同,我们所定义的成本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要素和关系的总和,人类可以利用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和要素都是成本。成本在人力的作用下不断转换,转换过程中的增量就构成有效财富,财富是成本转换功能价值增减变化后总量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财富的本质是成本。增量成本的供给是最佳供给,增量成本的需求是最佳需求。这是财富产生的根源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人类生存和发展可资利用成本总量的有限性和成本转换过程中损耗的绝对性,客观上要求成本的转换必须注重质量和效益,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消耗产生最多高质量、多功能、高附加值的有效转换,以发挥成本的最大效用,实现成本功能价值的最大化。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只能是全面创新、机制再造、科技进步和勤奋劳动。
用这种全新的成本观来解析我们社会问题,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看到问题的本质,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谭先生认为,这些问题都是人们长期忽视成本所造成的后果。因为成本和财富本来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财富的源泉在于成本的主动放大和不断转换,从而实现功能价值的增量,实现财富的累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以成本为基础,要有足够的成本作为支撑,成本转换过程中实现的收益必须大于发生的相关耗费,这样的转换才能得以持续,否则连初始的成本也终会随着转换过程中的损耗而消耗殆尽,失去转换的载体和起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的根源都在于政府长期高负债运转,高负债的利息支出使政府的历史成本、现有成本和未来成本的收益无法承受,并逐渐吞噬了成本本身。应对的举措本应注重成本的质量与效益,促进成本要素的自由流动,激活成本的自主转换和放大,让成本的功能价值实现更多的增量,从而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欧洲诸国却背离成本,实行财政紧缩,大幅度削减公共支出,减少了市场成本的总量,限制了成本的流动,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而美国却完全背叛了成本,无视成本,通过超发货币来应对财政悬崖,没有成本的支撑和增值,只会南辕北辙。
谭先生还有一个观点很好。他说,我们的社会制度是我们拥有未来发展的最伟大的成本。同时,我们更有太多太多令人心潮激荡的发展潜力和无穷无尽的成本势能等待开启、激活和释放。正确认识成本,理解成本,让成本回归到本源,既是认识论的要求,也是实践论的迫切需要。
只是成本是需要计算,更需要核算的。没有一整套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是做不好成本上的事的。而这个问题,谭先生只给出了一个大的思路,没有相应的理论观点与分析方式。如果从数理逻辑上下些功夫,用数学精神去做好成本管控上的事,或许更有新意。再一点是,数学文化或者说数学精神很看重有关概念的阐释,谭先生如果对书中所得到的概念进行更好的讨论,理清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对完善成本问题或许具有更多意义。
我相信,也如谭秋云先生所说的,《成本的呼唤》对建设美好中国,美丽中国具有积极的作用。
(2013年10月26日,北京)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