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课程标准_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官方网站

导航切换
当前位置:主页 > 公共课教学部 > 教学资源 >

《商务礼仪》课程标准

浏览: 日期:2019-04-09 12:56

《商务礼仪》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编号   开课系部 公共课部
课程名称 商务礼仪
学时/学分 36学时/1学分 其中实验
或上机学时
 
考核方式 考查 课程类别 能力拓展课
适用专业
或 对 象
三年制高职学生 (必、选)修
授课教材 《中外实用礼仪》,成浩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8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商务礼仪》是介绍专业礼仪知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高职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课。《商务礼仪》课程的任务和作用是,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示范操作与训练,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概念、常识、基本原理及方法技巧,为今后在商务活动中塑造良好形象、提高服务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并行课程有《公共关系》,后续课程有《演讲与口才》和《现代办公设备与应用》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突出本课程的综合性与实用技能性,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 以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实用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采用单元模块与项目教学,着重礼仪规范的训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从本课程开设之初正确设计自我形象,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商务实训中熟练运用礼仪技巧。在每一个模块里, 以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为单元来安排教学任务,在每一个任务中, 以支撑这个商务活动任务完成的关键技能点的训练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技能点的学习与训练来达到教学要求, 体现学以致用。
四、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商务礼仪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在现代商务交往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具有熟悉并遵守商务交往中所应恪守的行为规范,具备一定的现代商务交往的实际能力,能够对具体的商务活动进行简单的指导和安排,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综合业务能力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2)熟悉商务礼仪的基本知识。
(3)熟悉各种商务礼仪规范、礼仪技巧和操作方法。

(三)能力目标

(1)具有判断商务场合下各种行为是否规范的能力。
(2)具有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良好的商务人员形象的能力。 
(3)具有组织、策划简单的各类商务活动的能力。
(4)具有灵活运用各种商务谈判技巧的能力。

(四)素质目标

(1)培养优雅的气质,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力。
(2)培养乐观、自信、阳光的心态。
五、课程结构与课时分配
序号 学习情景(项目、任务)包含子情景 主要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包括理论、实训
1 商务礼仪概说 ①礼仪的定义和内涵
②“礼”的起源和发展
③礼仪的实质和原则
④礼仪的特征和作用
2
2 商务人员形象礼仪 ①仪容仪态礼仪
②服饰礼仪
③言谈礼仪
14
3 商务人员日常交际礼仪 ①见面礼仪
②餐饮礼仪
③接访礼仪
④电话礼仪
⑤馈赠礼仪
12
4 商务人员常用公务礼仪 ①庆典礼仪
②展会、签约礼仪
③谈判礼仪
6
5 考查   2
总计 36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描述(教学项目或情境描述)
序号 教学情境(模块、项目) 教学内容 知识要求 技能要求 教学条件 学时安排
1 商务人员形象礼仪 ①仪容仪态礼仪
②服饰礼仪
③言谈礼仪
掌握商务人员应具备的礼仪修养,掌握商务活动中仪容、仪态、服饰及言谈礼仪的规范要求。 能够根据自身的个性、气质、外形等特征及商务活动需要对自己仪容、仪态、服饰、言谈等进行设计,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①多媒体教室
②礼仪实训室
③各种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影音资料
④10条领带
⑤一套化妆品和一套化妆工具
⑥中西餐具各一套
14
2 商务人员日常交际礼仪 ①见面礼仪
②餐饮礼仪
③接访礼仪
④电话礼仪
⑤馈赠礼仪
了解商务交往中日常交际应遵循的礼仪规范,熟悉并掌握见面、宴请和接待语拜访礼仪的规范要求。 能够正确运用日常交际礼仪,自觉培养在不同场合与人交往的基本素质。 12
3 商务人员常用公务礼仪 ①庆典礼仪
②展会、签约礼仪
③谈判礼仪
了解商务交往中的仪式、谈判等常用公务礼仪的基本内容和礼仪规范要求。 能够运用常用公务礼仪的主要技巧,提高人际亲和力,促成商务活动。 6

七、课程评价

(一)评价标准
要求采用多元性的评价,结合过程考核(学习出勤、课堂提问、课程作业)和结果考核(期末考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评定项目如下:
 
 
 
 
考核分类 考核方式 考核时间 比例 占总成绩比例
过程
考核
课堂理论测试 课堂提问、案例讨论分析 课堂 20% 50%
出勤、作业 作业检查、课堂考勤 作业6次,每堂课考勤 20%
综合实训 分组模拟演练 共5次 60%
期末考查 主要考核学生对该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独立演练 共1次 50%
 
(二)考核内容
课程考核内容一览表
考核模块 支撑知识 理论考试内容 操作考核内容
个人形象展示 仪容修饰方法和技巧;仪态美化的内容和要点;服饰运用的礼仪要求与技巧。 商务活动中仪容、仪态、服饰及言谈礼仪的规范要求 能根据自身的特征及商务活动需要对自己的仪容、仪态、服饰、言谈等进行设计。
产品推销情景礼仪演练 商务交往中的见面礼仪、商务接访礼仪、电话礼仪、餐饮礼仪等基本规范要求和技巧。 商务交往中见面、宴请和接待语拜访礼仪的规范要求。 能够根据商务活动中实际情景按照见面礼仪、商务接访礼仪、电话礼仪、餐饮礼仪等规范要求正确去运用相关礼仪技巧。
模拟商务谈判 商务谈判准备阶段的礼仪、开局阶段的礼仪、探询阶段的礼仪、明示阶段的礼仪、较量阶段的礼仪、妥协阶段的礼仪和达成阶段的礼仪。 商务交往中谈判等常用公务礼仪的基本内容和礼仪规范要求。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谈判礼仪的技巧,具备组织和实施商务谈判的基本能力。
 
 
(三)考核方式与内容
项目 考核主体 考核
地点
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比例
分比例 总比例
课堂教学 任课教师 一体化教室 考勤 学生出勤 50% 20%
批阅 平时作业 50%
操作考核 任课教师 一体化教室  
学生操作
 
个人形象礼仪 30% 50%
日常交际礼仪 40%
常用公务礼仪 30%
综合实训 任课教师 商务礼仪实训室                 现场操作 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及团队合作精神 40% 30%
各项目的操作 60%
4、考核结论
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分数 90~100 80~89 60~79 60以下

 

八、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要求
在教学内容的选用上围绕职场交际和商务活动,基于商务人员礼仪交往的工作过程来组织,通过“案例小故事”、“小思考”、“知识小看板”栏目将零散知识系统化,引导学生“怎么做”,通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增强职业竞争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讲解和实操相结合,使商务礼仪技能与礼仪基本知识为一体,坚持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力求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从学生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出发,注重“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的选用上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将商务人员礼仪交往的工作过程和情景案例引入课堂。采用基于局域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仿真情境模拟和礼仪实训室等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
2、实践教学要求
每个教学单元都要求学生进行情境演练,演练前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以小组形式参与演练,同时,教师做好随堂点评,找出个性、共性中的问题,演练改进。
建立礼仪情境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场所,通过开展商务礼仪基本技能竞赛等技能性比赛活动的方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外贸公司、大型的外贸交易会现场等进行参观、见习、实习等。邀请企业兼职教师来校为学生培训,实现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与企业要求零距离对接
3、教师要求
(1)在教学思想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要重视教学过程,不仅教会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怎么来的”、“怎么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要贯彻教学民主精神,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实践,开发和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在业务素质上,教师要学习现代商务礼仪知识,掌握正确的礼仪知识、现代礼仪观。要具备良好的基本功、广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并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对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反思和改进的能力、对教学资源的评估、选编和增补的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能力。
(3)要利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渠道,扩展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4、教学资源
教材选取的原则
(1)教材要基本涵盖上述教学内容,难易程度适中,范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便于习者举一反三;
(2)要求体现现代商务礼仪新理念,编入各种商务人员礼仪交往的工作过程的真实案例;
(3)要求理论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范例和案例选取精炼得当,以操作实践为主。
 推荐教材:
《商务礼仪基础与实训教程》,田芳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8;
《商务礼仪实务与操作》,孙玲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8;
《商务礼仪》(第三版)周朝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
《中外实用礼仪》,成浩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8。
主要参考书目:
《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严军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2013.6);
《商务礼仪》,金正昆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6;
《商务礼仪实务》(第2版),饶雪玲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7。
网络资源:
可以利用学校新开发的“空间大学城”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媒体多样化、教学活动双向化、学习形式合作化;鼓励任课老师根据教材、授课计划制作教学课件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接受并掌握课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