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日期:2017-03-21 00:00
跨境电商故事——定准目标向前走
2009年毕业于湖南省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0603班。2009-2010年,证券公司、贸易公司、工贸一体外贸公司,短短一年时间更换3家公司。2011-2013年,工贸一体外贸公司。 2014-目前,拥有属于自己的公司:义乌市万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我司是一家专注于跨境出口B2C的电商公司,主营户外运动和汽车摩托车配件,并有自主品牌,我们有跟业内知名专业的设计师合作、国内生产、国外销售、海外仓储物流等资源,主要通过网上平台销往世界各地。“互联网+自主品牌产品”模式,这正是我们正在经营和深耕的产业模式。
2004年,我高考考到三本,迫于家里的压力复读了一年,这一年我还是没考上本科,但是复读让我成熟了很多,让我有一整年时间沉淀自己思考将来想要的东西。国贸专业是我自己选择的,因为家里人基本都是做生意的,自己对贸易比较感兴趣。家里人当时问我后不后悔自己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我都是说“不后悔”。也许就是这股坚定和韧劲让我在外贸这条路上坚持到现在。
在2009-10年频繁跳槽的时间里,同学和朋友也很纳闷,但是我自己心里知道其实我一直在选择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工作,直到后来11年我工作了将近3年的公司,至今那里的老板,同事和客户教会我的东西都是最多的,老板的豁达、同事的齐心合作、客户的信任,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的姿态,一个有活力的公司,也特别享受通过自己努力取得客户的信任和订单的乐趣。期间我是有做到外贸主管的职位,为公司拿下不少订单,也为公司后续纳入不少人才,所以在此期间我有积累一定的销售和管理经验,对生产加工作业也有一定了解。后面由于老板放权给一个其实并不熟悉外贸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导致公司管理不善,人心涣散,所以最后还是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家公司。一直到辞职,其实我都没想过下一步该如何打算,只想好好的放松一下自己,放个大长假,但是休息不到1个星期,看到义乌街上形形色色忙碌的身影,我就开始摁耐不住想着开始新的工作了,由于当时已经跟现在的老公订婚,两个人开始计划着自己的将来,于是到处寻找商机准备开一个店,我们折腾出一个“邵氏酥鱼”的小吃店,店虽小但是人气很旺,认识了各式各样的五湖四海来义乌打拼的人,另一方面因为当时速卖通开始热门起来,那时候开速卖通店铺只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我们潜意识的觉得可以试试,在开酥鱼店的闲暇时间,我们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速卖通网店,没想到就这样开启了我们草根逆袭的机会。开酥鱼店的时候,我们只是把速卖通偶尔挂几个产品偶尔出几个单,但是后面发现速卖通的销量开始呈现翻倍的增长势头,加上我们的鱼店我们用的材料和油等都是新鲜牌子货,所以利润确实很微薄,于是一年后转手掉酥鱼店开始专心做起速卖通,我之前都是做的B2B,所以实际上做速卖通基础也几乎为零,这方面的人脉也几乎是零。因为它是网络销售,直接线上交易,再加上选品发货物流等问题都是自己摸索学习,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从最初的遇到难题抓狂到后面的心平气和,实际上现在回想当时行事简单果决,甚至有些年轻气盛的草率,但是确是找对了方向。这是我们“万祺电商”最早的雏形,说起刚开始做速卖通的一年,确实很难忘记那个过程,因为这个时期既是我的创业阶段,也完成了我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慢慢的,凭着自己不断钻研学习和对产品的敏锐嗅觉打开了局面,一直到现在算是步伐稳健地走在跨境电商的这条大道上。具体说来,我们是在2014年下半年开始有了公司计划,从招聘第一个人到现在15个人的团队,很自豪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人是因为收入不够而离开公司的。只有一个是因为怀孕生小孩离职。因为我们都是跟着平台一起成长起来的一批跨境B2C外贸人,平台的改变、方向、规则和操作经验我们都是通过亲自操作实践过的,所以我们在招人和培训员工的时候更知道工作的重点和员工素质的切入点在哪里。也在当年,2014年,我们用自己赚的钱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汽车,这种感觉和家里人给你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还能想起那时候挑选本田凌派的兴奋劲头,也从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互联网+设计+品牌”是我的经营理念,我们要跟着大趋势再创新出属于自己适合自己公司的模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跨境销售的模式已经扎根在我们心里,最后我们把目标锁定在户外运动和汽车摩托车配件上,因为他们质量要求相对高、性状稳定,利润相对高,市场后劲足,比其他商品更容易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更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品牌,就能更好的稳固自己产品的地位。
电商的本质是商业,商业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足够好的产品,我们并没有提“利润最大化”,而是把我们的加工地点选在广州,不言而喻,这里的生产水平要高出国内其他地方很多;2017年,我们公司计划在扩大海外市场的同时,也要进军国内市场。
作为创业者,我认为自己从一个性格偏内向、不爱说话的人,锻炼得越来越善于交谈,也越来越自信,并且坚信:互联网生态中有更多的平等机会,但你不能跟着别人走,要有创新创业意识,必须抢在前面。未来我们要闯的关还有很多,包括创建设计师平台,收购或者入股1-2个工厂等等,当然,除了为客户提供足够好的产品这点不会变,其他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转型升级,才能更好、更强。
这就是在义乌奋斗的86后创业者龚晓英对创业路上的变与不变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