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校园要闻 >

信仰人民,成就兴邦之基

时间:2018-12-1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唐瑾 点击:

    “民者,万世之本也。” 信仰基于信任,民心关系国运。以人民为信仰,才能成就兴邦之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在2018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共产党人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信仰人民,就是始终依靠人民

    信仰人民,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品格,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毛主席曾经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革命时期是如此,改革开放时期,更是如此。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汇集了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创造了人类社会的伟大奇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在思想上,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在实践中,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形成生机勃勃的社会发展局面;在评价中,必须坚持由人民群众来进行评判,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党的工作的评判标准,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信仰人民,就是始终面向人民

    信仰人民,是要时刻着眼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中国共产党人应始终积极响应时代的深切召唤,将人民的需求、共产党人的个体价值与党和国家的集体价值融合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不断积累,自我成长,摒弃抽象的党性,将个体、社会和事物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创造性地推动事业不断成长,智慧性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事情,面临着世情、国情、民情等的深刻变化,直面人民问题,解决人民的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言,是我党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具体而言,时刻着眼人民,一是要着眼民生,落实到人民群众的具体生活之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医、学”等实际问题;二是要着眼社会治理,以机制体制的创新,协调民生发展;三是要着眼社会先进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社会的诗意栖居。

       信仰人民,就是始终造福于民

    信仰人民,是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共享幸福成果。“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与人民同行,最终是要与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社会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是新时代人民党的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人民利益的直接呈现,是对时代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标尺。一是要实现机制共建,为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创造机制保障和一切有利条件;二是要实现机会共享,追求程序正义,在透明、公正的共享机制下缩小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发展;三是要理想共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凝聚一心,始终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原文链接: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8-12/18/content_1359296.htm

------分隔线----------------------------